媒体持续报道!艺术季在春节期间出圈啦
2024-02-25

新年快乐!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,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媒体朋友亲自抵达了“2024滇池风土艺术季”现场,并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了他们眼中,我们未曾关注过的、多样的艺术季


昆明新闻 的记者来到了艺术季7个展区中的4个展区:海晏村、卧龙古渔村、大观公园捞渔河湿地公园。他们尤其关注此次艺术季展出的作品,特意拜访了4位艺术家和策展人,邀请他们讲述作品的创作理念与故事。


在海晏村,法国艺术家 Vassilia Pirierros 和村民奶奶们合作编织了一张红色渔网,利用时间与空间的交错,讲述了海晏村的过往。


在卧龙古渔村,艺术季联合策展人 董一平 向记者介绍了《贝丘记忆》和《云汀月镜》两件作品。这两件现代装置都摆放在老房子中,是自然、人文和历史互动的延伸。


在大观公园,记者与法国景观设计师 Florence Mercier 一起漫步于作品《花朵迷宫》中。花园从天上看是一朵玫瑰花的造型,是法国和中国园林艺术的纽带。她觉得自己仿佛一个舞者,在艺术与自然之间穿梭,沉浸于色彩的世界,感悟滇池的浪漫生命力。


在捞渔河湿地公园,《蜉蝣肖像》的创作者 龙盼 说,“我将微生物的尺寸放大,希望大家能刷新对它们的看法。”《天梯》的创作者 虞华 说,“我的作品灵感来源于公园内的水杉树林,树林是向上的力,脚落大地,是初心所在,手向天宇,是梦想所及。”


昆明广播电视台 的记者来到了另一处展区——宝丰湿地公园。他们跟随着艺术季联合策展人 黄云鹤,观赏并记录了四件受到自然启发的艺术作品。黄云鹤在视频最后强调了艺术季的主题:“我们的‘家园和未来’会怎样,我们的‘诗和远方’会怎样,这些生动的参考,或许会启发你的答案。”


芭莎艺术in 和 Hi艺术 从滇池的自然之美出发,全面地向读者介绍了艺术季的主题、板块、展区。


芭莎艺术in 认为,“此次艺术季是一场连接城、乡、人的艺术展览,这里的艺术项目或向自然呼应,或分布于在地居民的生活场景中,这种相互融洽的氛围,让滇池风土的美好,从此又多了一季。”


在 Hi艺术 看来,“此次艺术季将开启一场当代艺术与滇池在地文化的对话。当艺术从美术馆走出来,从城市中心走向城市郊野,逐渐与居民和环境产生新的对话与共鸣,公共艺术便成为唤醒城市文化的载体,与社会环境发生新的连接关系。”


除了艺术季,打边炉ARTDBL 还特意介绍了滇池的自然环境、历史与曾经的生态问题,并由此提出问题“此次艺术季为何而办?”在与总策展人丁枫,联合策展人聂荣庆、杨雄的对话中,在主展区海晏村的旅程中,找到了答案。


放大一下BlowUp 参加过许多大地艺术节,去年还在说“云南也适合做大地艺术节”,没想到今年,“滇池风土艺术季”就来了。他们认为,“当艺术进入日常生活和村落,自然与人文景观与艺术交织出,不同与以往的日常性,给人们有所触动的瞬间或时刻,所谓旧骨血有了新面貌。”


第一财经 以海晏村为案例,探讨了“艺术季如何推动地方可持续发展”的问题。他们认为,“滇池周围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极其丰富,很多艺术家、研究者对当地有深入而持久的研究。艺术季提供了一个契机,让这些本已活跃的个体浮现出来。它不是一个在贫瘠大地上制造奇观的艺术季,它诞生于一块有着深厚积累的土壤,三个月的展期或许只能呈现冰山一角。当你对滇池的风土了解得越多,就想了解更多。


记者还邀请了艺术季主策展人丁枫,联合策展人施瀚涛张涵露,海晏村村民杨正祥,驻扎在海晏村的昆明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李梦萧,以视频形式讲解海晏村的历史、自然与生活变化。


知名艺术撰稿人、评论家 石建邦 也来到了艺术季。与其他媒体不同,他以更为个人的角度,记录下了数日的风土艺术之旅:“‘种’在捞渔河湿地杉树林中的艺术、在石城村的田间地头‘生根发芽’的作品、海晏村热闹非凡的传统杀猪宴……从艺术季回来好多天,脑海中依旧萦绕着艺术季的风情。”


媒体朋友们以文字、图像和影像为载体,以艺术家、在地性等角度,向我们揭开了一个“未曾见过”的滇池风土艺术季。也欢迎您前来昆明观赏,随时分享给我们你眼中的艺术季!







79